0%

非形式谬误

非形式谬误

现实生活的论证中,导致谬误产生的三个因素:(1)论证者的动机,(2)粗心大意与不受约束的情感,(3)在论证者的世界观中存在未经检验的预设。

关联性谬误

共同特征是前提和结论在逻辑上不相关,而前提和结论在心理上关联。披着逻辑的外衣,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,达到目的。

  • 诉诸强力,论证者威胁听众。“强权既公理”,威胁

  • 诉诸怜悯,论证者博取同情。“我穷我光荣”

  • 诉诸公众,利用人们心理弱点

    •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爱、尊重、赞赏、重视、承认、接受。诉诸公众利用这些愿望使读者接受结论。eg:“听懂掌声”
    • 利用恐惧感
    • 间接
      • 诉诸时尚
      • 诉诸虚荣
      • 诉诸势力
  • 人身攻击,“对人不对事”

    • 毁谤:言辞上的毁谤
    • 处境式攻击:指责其他论者别有用心
    • 反唇相讥:指责其他论证者虚伪。“你行你上”
  • 偶性谬误:把一般性规则应用于他所不适用的特殊事例中,产生偶性谬误。“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”

  • 稻草人谬误:先歪曲论证,驳倒歪曲后的论证。“树靶子”

  • 错失主旨:从前提推不出结论,给结论找的证据,找错了。“扣帽子”,“推极端”

  • 红色鲱鱼:转变议论主题。“转移话题”

弱归纳谬误

前提不足以对结论提供有力的支持,但是掺杂了情感进来,就容易被人相信

  • 诉诸不胜任的权威
  • 诉诸无知:利用无法证明,或没有被证明的事情当做前提, 推导的结论不可靠
  • 轻率概括:样本太少,或者不够随机,或者不具有代表性
  • 假因果
    • 以时间先后为因果。eg:迷信
    • 因果倒置
    • 单因谬误
  • 滑坡的谬误:依靠不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而得出结论
  • 弱类比:非关键属性的类推

预先假设

  • 乞求论题:利用隐藏的假的前提,制造错觉。把结论放在前提里再进行论者。
  • 复合提问:“先问是不是,再问为什么”
  • 假二择一:制造错觉,提供仅有的选择,让你无从选择。
  • 掩盖论据:不讲事实全部

含糊不清

  • 偷换概念:
  • 模糊(歧义):可以有两种解释,“其中3位教授发表了5篇文章”

语法类比谬误

  • 合成:把部分的属性,不合理的传递给了全部。
  • 分解:“合成”的逆运算